English

亚洲金融危机和亚洲价值观(上)

1998-12-0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义德 我有话说
学者访谈13

亚洲金融危机和亚洲价值观(上)

——访黄心川

本报记者张义德

黄心川,江苏常熟人,1928年生,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,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并任教于该校,历任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副所长、教授,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、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等职,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、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韩国研究中心副理事长,国际印度学研究协会执行委员、太平洋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等职。主要著作有《印度哲学史》、《印度近现代哲学》、《印度佛教哲学》、《印度近代哲学家辨喜研究》、《沙俄利用宗教侵华简史》等及论文100余篇。

记者: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,亚洲价值观也受到严重的挑战。请您谈谈这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?

黄心川(以下简称黄):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先要讨论一下,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:是直接关系呢,还是间接关系?

记者:您的意思是不是说,先要研究方法问题,然后再谈结论?

黄:是的。我认为,方法比结论更重要。在谈论亚洲金融危机和亚洲价值观的关系问题时,将涉及一系列方法问题。在当前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困扰,国外一些政治家、出版物和权威评论家对亚洲价值观进行了各种评论和嘲笑,有的暗示这种价值观实际上是造成目前出现问题的根源,而不是亚洲许多国家以往取得成功的原因。做出这种评论的,是一些大人物。如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撰文说,亚洲金融风暴标志着儒学价值观的破落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米葛尔·康德苏认为,亚洲经济模式已经过时,“东南亚的错误在于将其模式过于理论化,并把它同亚洲的价值观混为一谈。当这种模式失败时,可以看出在储蓄、劳动和社会同情观念上存在的问题。”我认为,这种把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归因于亚洲价值观的看法是不能成立的。事实上,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,直接原因是经济上的。从外因看,国际金融投机家的炒作,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线。

记者:当然,投机家能够得手,是因为东亚的经济有漏洞,有其内因,如产业结构不合理、泡沫经济的存在、过量的外债并且外债的结构不合理、国家对金融的监管力不够等。

黄:这些都是一些经济问题,同亚洲价值观并没有直接关系。因此在方法上,我们应该看到价值观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,把二者直接联系起来是不对的。

记者:对“东亚奇迹”的原因的看法,也有类似的情况。1987年在曲阜开国际儒学讨论会时,对此就有争论。当时有些学者把东亚经济发展的动因归结为儒学的作用。陈鼓应教授不同意这种观点,认为东亚经济的发展,原因是多方面的,首先是经济原因,不能归因于儒学。

黄:把东亚经济发展的原因同儒学(他们称为“儒教”)联系起来的观点,实际上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。80年代开了几次研讨会,都有争论。比较起来,东亚地区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倒是慎重一些,没有说得那么满。

记者:在曲阜开会时,我曾向当时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教授请教:儒学对于东亚经济的发展,究竟是动因呢,还是对策?他回答说是对策。这意思是说,随着东亚经济发展,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,而要对付这些问题,从西方传统的思想文化中难以找到答案,而从东方思想文化如儒学中,可能找到出路;至于东亚经济发展的动因,则又另当别论。

黄:说东亚经济发展首先是经济原因,当然是对的,就像现在东亚金融危机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原因一样。在同经济直接相关的层次上,无论是以往的东亚奇迹,还是现在的亚洲危机,都不能归因于亚洲价值观。但是,如果我们越出纯粹经济的范围,从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方面来看,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,与它的历史背景、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,这也是不可否认的。当然,这种关系是间接的。这个地区的民族宗教意识或者宗教文化,正在作为国家或民族之间的准则,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,东亚的价值观、伦理思想,形成了东亚社会实现经济繁荣、进步,公民关系和谐以及法律秩序的基础。不少人欢呼东方文化觉醒,并在新的建设中挥放着巨大的能量。

记者:现在有人把亚洲金融危机归因于亚洲价值观的同时,甚至连“东亚奇迹”也否定了,认为“东亚奇迹”不过是一个“神话”。

黄: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。进入80年代以来,整个世界经济处于低增长阶段,而亚太地区,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。1981—1990年间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为3.3%,而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为7.9%。90年代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只有1.1%,而东亚经济增长速度却高达8.3%。因此,不能因为这个地区出现了金融危机就否定东亚奇迹的存在。有的评论者认为,有些舆论对东亚的指责超出了合理的逻辑,肯定东亚的奇迹是实实在在的。世界银行副行长约瑟夫·斯蒂格利茨就说过:“东亚奇迹对亚洲经济的改造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。东亚奇迹使得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,这体现在千百万亚洲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上,其中包括寿命延长,健康状况和发育水平提高,千百万人民摆脱贫困,现在过着更充满希望的生活。这些成功是实实在在的。”有人认为,东亚遇到的问题是由种种复杂因素所引起的,而且危机已接近谷底,促使东亚经济增长的成功因素或条件目前仍然存在,因之东亚经济前景仍然是美好的。

记者:那么,亚洲文化或东亚文化指的是什么呢?

黄:通常所说的亚洲文化,是多元的,包括东亚文化、南亚文化、西亚文化。我们现在说的是东亚文化,其中最重要的是起源于印度、繁荣于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的佛教和起源于中国、发展于东亚的儒、道。中国自汉代以来,就没有纯粹的儒学,汉代儒学已融入了刑名、阴阳之学,魏晋玄学是儒、道合一。佛教传入中国后便不断同儒、道结合,唐代以来佛教中最有影响的是禅宗,其中吸收了儒学的心性论。宋明理学是儒、释、道三教合流的产物。因此,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东亚文化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儒、释、道三教结合。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民族宗教的因素。这些就构成了东亚经济模式的历史文化背景。当然,东亚文化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到了近代,也还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。如日本,在明治维新前后,朝野一致强调“脱亚入欧(美)”。到了现在,又强调“脱欧(美)入亚”。为什么有此变化?因为现在日本投资的重点在亚洲。所以,我们谈论东亚文化和东亚价值观,既要看到它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面,也要看到它已吸收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一面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